创新运用“四三”工作法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提质增效
渭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关工委主任 王永民
渭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关工委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关工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两类对象、三项任务”,创新运用“四三”工作法,积极发挥“五老”作用,持续推动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三大要素”,健全农村关工工作组织体系
牢牢把握党建引领根本方向,创新实施“渭河源·源动力”党建领航聚力工程,健全完善“党建带关建”体制机制。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按照“哪里有党组织、有老同志和青少年,哪里就要建立关工委组织”的要求,以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及其离退休干部职工为依托,全覆盖建立农村关工委组织234个,形成县、乡镇、村纵向到底,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二是实化阵地建设。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等资源,采取“资源共用、活动共办、阵地共建、成果共享”方式,建成农村关心下一代活动室218个。三是优化队伍建设。及时将新退出领导岗位、身体健康、乐于奉献的老同志充实到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锻造关键队伍。按照“就近就地、自愿参加、量力而行、发挥特长”的原则,组建516名“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余热。
二、打造“三大课堂”,抓实农村青少年思政教育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五老”优势,上好乡村振兴“三堂课”,培育新时代乡村振兴接班人。一是开展有“时代味”的思政课,筑牢爱农根基。以中小学思政课为载体,利用元古堆村、坡儿烈士陵园、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等县内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县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2个,由“五老”人员组织1.2万余名农村中小学生,开展老少携手“重走领袖扶贫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研学活动200多次,接受脱贫攻坚精神和革命红色教育,筑牢思想政治防线,培育爱党爱国热情。二是开展有“泥土味”的实践课,厚植兴农情怀。县关工委组织34名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带头,建立“校园农场”农技实践教育基地14处,“五老”关心下一代劳动示范基地16处,在元古堆村建立“一亩三分地”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1个,组织全县农村青少年开展体验劳动,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粮食、尊重大自然的正确人生导向。三是开展有“关工味”的活动课,激发强农实效。组织“五老”人员走进校园、乡村、农户,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全国涌现出的先进模范光荣事迹,引导农村青少年感悟党的思想伟力、了解“三农”政策、掌握科学种养技术、聆听红色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三、推行“三种模式”,提升农村青年乡村振兴能力
聚焦农村青年推动乡村振兴,在培育平台搭建、人才培养、助力创业上下功夫,着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乡村新型青年人才。一是整合资源建设高标准育才平台。依托省级重点人才项目、东西部协作项目,筹资420万元建成集教学、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1个;围绕马铃薯、中药材、畜草、文旅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打造国家级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1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11个,打造花卉科技产业园、设施农业园区、乡村就业工厂、乡村旅游等高标准产业人才实践基地23个,为农村青年能力提升搭建广阔平台。二是拓宽方式培育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按照全县中药材、马铃薯、畜草、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将64名“五老”人员和73名农业科技专家混编分组,每年开展乡村振兴农村实用人才下基层送培训、科技宣讲、技术指导服务等活动200场次以上,培训青年农村人才5000人次以上。三是注重学习成效促进高水平就业。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对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给予项目、资金、技术等支持,培育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1200余名。通过“五老”牵线搭桥,建立“王一航马铃薯专家工作站”1个,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3个,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实践平台。用好老专家团队,指导农村青年发展中药材和马铃薯种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达到50万亩以上。
四、突出“三项措施”,保护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发挥“五老”威望优势,在推进乡村治理、法治教育、关爱帮扶方面持续用力,推动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全面健康。一是以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治理。深入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发动“五老”讲家规、严家教、传家风,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全县80名“五老”参与红白理事,开展活动500多场次,以“五老”威望优势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二是以强化宣传推进法治教育。组建16支“五老”法治教育宣讲团,配备96名法治副校长,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法治教育、安全知识教育、预防毒品知识宣传等活动,通过以案释法、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农村青少年法治意识。特别是今年县检察院创建的“爱未园”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已开展现场宣讲500余人次、云课堂宣讲4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中小学生法治意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普法效果。三是以真心结对推进关爱帮扶。结合“结对帮扶·爱心渭源”工程建设,结对帮扶14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36名生活困难学生。“五老”人员积极对接有关部门、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先后实施“千人扶助”、“希望工程助学计划”、文雅少年成长计划、希望小屋、“大手牵小手·爱心伴童行”等项目,资助困难家庭青少年1208名,累计资助资金96.64万元。“五老”人员每周开设心理健康讲堂,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设立“五点钟课堂”,组织老教师开展课后免费服务,有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党建带关建”工作格局,积极抓好“两类对象、三项任务”,着力推动全县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