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调查研究 >> 正文
金塔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与发展路径调研
来源: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5/11/18    阅读次数:117


金塔县关工委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金塔县关工委在这一工作上积极作为,成效显著。为深入了解其工作情况,特进行此次调研,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切实推动金塔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金塔县辖区面积2.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17万人,辖区内4个社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常住人口2.2万户、4.5万人,其中青少年14589人,含残疾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农村9个乡镇有青少年5589人。我县城乡拥有比较丰富的“五老”资源,“五老”人员涵盖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2022年,金塔县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思想为主线,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施方案》,锚定用2-3年时间完成“关工委阵地建设目标”任务,全力推动阵地朝精品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2025年,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关工委副主任任晓敏带队调研金塔县关心下一代工作,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了金塔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金塔县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成效予以表扬。截至目前,金塔县已建成关工委办公室、县教育局、社区关工委工作室6个。县关工委始终以“五包(包思想、包家庭、包帮教、包管理、包跟踪)三帮(帮扶、帮教、帮就业)一交心(‘五老’与青少年‘一对一’交友谈心)”为核心内容,严格遵循“五好”(领导班子建设好、骨干队伍作用发挥好、制度健全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标准,有序开展红色教育研学、科普实践体验、劳动技能培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航天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等特色阵地的助力下,各项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为金塔县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优化结构强班子,完善制度抓保障。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建设是基础。县委高度重视,从党建引领、班子建设、制度完善三个维度发力,构建了坚实有力的工作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工作合力。县委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议程,坚持“党建带关建”工作方针,构建起“社区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联动工作格局,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为青少年关爱事业筑牢组织根基。选优配强班子,夯实组织基础。严格遵循“三结合”配备标准,精心组建关工委领导班子。由党委书记担任主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选聘党性修养高、实践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且身体健康的“五老” 人员担任常务副主任,注入银发力量;党委班子成员兼任副主任,形成年龄层次、专业能力、兴趣特长互补的领导架构,保障关工委工作高效运转。健全制度体系,规范工作运行。对标“五好”建设标准与“十个一”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系统完善关工委工作制度体系。通过修订工作制度、活动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各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流程与保障措施。着力推动“六有”(有班子、有队伍、有场所、有制度、有经费、有作为)关工组织建设,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注重共享建阵地,夯实基础重效能。以共建共享为抓手,以学校、街道、社区、村组为依托,将基层关工委建设与校内活动阵地、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建设有机整合、统筹推进,促使校内外教育阵地“站”起来、“活”起来。整合资源,多元打造特色教育阵地。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深度挖掘县域资源,创新阵地建设模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书屋等场所,建成21个“假日学校”、4个“儿童之家”及6个“五老”工作室,实现基层教育阵地全覆盖。同时,依托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鸳鸯池水库、沙漠胡杨森林公园、县职教中心、金塔镇营泉沙漠生态农业产业园等单位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8个,推动实现人员、阵地、活动共驻共建共享。建成县中学、县职教中心、南关小学等禁毒室8个,金塔县农耕文化博物馆传统教育基地1个,沙漠胡杨森林公园社会实践基地、金塔镇营泉沙漠生态农业产业园2个,受益人数达6000余人,形成涵盖思想道德、法治宣传、社会实践等多领域的教育矩阵。创新载体,高效发挥阵地服务效能。充分激活阵地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关爱活动。依托“假日学校”“儿童之家”等平台,累计举办读书分享、书画创作、围棋竞技等文体活动200 余场;通过社区书屋开展图书借阅服务,累计为5000名青少年提供3000余册读物;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宣讲40余场,将阵地转化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共建共享,深化阵地资源协同机制。探索建立“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长效机制,推动科技馆、体育馆等单位开放设施资源,实现人员、场地、活动的跨单位联动。目前已建成对外开放展馆4个,打造沙漠胡杨森林公园、生态农业产业园等2个社会实践基地,惠及青少年6000余人次,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关爱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壮大队伍强力量,发挥优势促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工作基础,配强工作队伍,指导基层关工委工作开展,打通关爱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广纳贤才,多渠道壮大“五老”队伍。坚持“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双轨并行机制,聚焦政治素质过硬、身体健康、热心公益的标准,面向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群体,全方位吸纳“五老”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上下贯通的“五老”人才信息库,强化了“五老”资源的集成开发和综合利用。目前,社区和乡镇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已实现全覆盖。并从现有645名“五老”中选聘24名人员,组建“五老”志愿服务团,以及思政报告团、关爱服务团、法治宣讲团、科技服务团等志愿服务团5个,为基层治理注入“银发智慧”。搭建平台,全方位释放“五老”效能。紧扣基层治理需求,精心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推动“五老”人员深度参与社区服务。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护学岗志愿服务、阳光假期读书班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 500 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凭借自身丰富经验和奉献精神,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文明引导员等多重角色作用,成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力量。暖心服务,深层次激发队伍活力。建立健全“五老”服务保障长效机制,从物质关怀与精神激励双向发力。今年以来,累计开展24人次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深入了解需求,协调解决6项实际困难。常态化收集“五老”人员意见建议,动态优化工作机制,以贴心服务增强队伍归属感与荣誉感,持续激活“五老”队伍的内生动力。

(四)丰富载体创品牌,开展活动聚合力。对标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要求,着力打造具有金塔特色的“关工”工作品牌,以品牌创建辐射引领,全方位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锚定核心方向,创新打造特色关工品牌。始终秉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以航天志愿服务协会服务关心下一代工作为核心,深度融合蔺世琦个人事迹,精心塑造“传承弘扬航天精神 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特色品牌。积极探索创新,总结出“五老”作用发挥“5+8”(有效整合驻社党组织、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力量资源,把辖区内在职党员、居民党员、青少年编入小喇叭宣传队等5支队伍,延展宣传教育等8项优质服务)模式典型经验,培育形成一批主题鲜明、影响力强的关工工作品牌矩阵,为青少年成长注入精神动力。树立先进典型,引领激发榜样示范效应。充分发挥“五老”志愿服务团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五老”志愿者王世文深耕基层文化服务,自编自导自演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文明创建、红色基因传承等主题的文化活动76场次,以生动形式传播正能量;退休司法干部李大海创新采用“小手牵大手”工作法,深入基层开展普法教育与矛盾纠纷调解,为青少年及群众提供专业法治护航,切实将“五老”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聚焦关键节点,构建联动教育服务体系。紧扣春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充分挖掘“五老”特长优势,打造“关心关爱”联动教育品牌。联合辖区单位、结对共建单位,依托县妇联“金妈妈”结对关爱行动,组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赓续五四精神 点亮青春焰火”等主题活动8场次,累计投入帮扶物资2万元。寒暑假期间,开设“红领巾”寒假爱心托管班,联动老教师、老干部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开展读书、书画、围棋等公益教学,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实现全时段、多维度的成长关怀。

三、存在问题

(一)经验挖掘与总结的深化不足。在关工委工作推进过程中,经验挖掘与总结深化存在诸多短板,制约着工作效能的提升与高质量发展。典型培育方面,跟踪指导薄弱,规划缺乏系统性,多依赖临时任务,未从项目源头挖掘创新做法,典型经验连贯性与可复制性不够;经验交流与提炼方面,各基层关工委间沟通不畅,多依赖文件传达,实地观摩、研讨等互动形式匮乏,先进经验难以跨部门推广;工作指导与调研方面,县委统筹缺位,基层组织架构松散,存在职责不清、推诿现象。调研缺乏针对性,基层也存在重活动轻提炼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关工委工作经验的有效积累与深化。

(二)关工委的组织与制度机制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关工委工作的持续性主要依靠阶段性专项活动和临时性工作部署,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在组织保障层面,基层关工委面临人员变动频繁、工作衔接不顺畅的问题,缺少规范的岗位交接流程和继任者培养机制;在资源整合方面,与教育、民政、社区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多以短期项目为纽带,未能建立定期沟通、资源共享的长效对接机制。除此之外,关工委激励机制缺失,对积极投身工作的“五老”和志愿者,缺乏荣誉表彰、物质奖励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方参与关工委工作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三)“五老”队伍专业化建设亟待加强。“五老”人员虽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奉献精神,但在新时代青少年教育需求方面主要表现为专业能力不足,多数“五老”缺乏心理学知识与咨询技能,在应对青少年复杂心理问题时,难以实施精准有效的干预;知识结构老化,在法治教育、科技科普等专业性工作中,“五老”知识更新缓慢,难以满足青少年对前沿知识的需求;培训机制缺失,常态化培训机制不完善,无法根据专业领域和个人特长精准赋能,制约“五老”专业能力提升与知识体系更新,影响其在关工委工作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

四、对策建议

(一)深化思想引领,筑牢青少年成长根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扎实贯彻“大思政”思想,把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根本目标任务,继续打造“红色课堂”品牌,组织“五老”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通过故事分享、情景党课等形式,向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推出“线上思政微课堂”,扩大思想教育覆盖面,增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

(二)优化关爱服务,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坚持推广运用“五包三帮一交心”的社区关工工作经验,聚焦特殊群体青少年需求,建立“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建立“五老”人才库,根据个人专长划分心理疏导、科技科普等专业小组,促进经验传承与知识更新。充分依靠民政、教育、司法、村组、社区等部门,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开展“法治进校园”“安全知识进万家”等主题活动,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推动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团队,为青少年提供常态化心理健康服务,助力青少年阳光成长。

(三)夯实组织建设,激发关工工作活力。以建强关工组织为基础,建议县委高度重视关工委班子建设,利用换届、干部退休等契机,选拔刚从工作岗位退下、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老同志充实到关工委队伍。制定《关工委班子成员补充实施方案》,明确选拔标准与程序,确保班子结构合理,建立健全关工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定期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发工作积极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关工委专项工作经费,保障活动开展、人员培训等需求。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关工委制度,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创新工作方法,擦亮关工工作品牌。创新新时代关工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关工 +”融合模式,联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整合资源打造“一校一品”“一社区一特色” 典型案例,拓展服务领域。挖掘基层创新案例,培育本土特色品牌项目,通过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品牌联动互促,形成集群效应,扩大关工工作社会影响力。同时,打破部门壁垒,搭建“线上 + 线下”立体化经验交流平台,每季度举办实地观摩学习交流会,推动先进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