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经验交流 >> 正文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来源:灵台县关工委   作者: 灵台县关工委    发布时间: 2021/03/04    阅读次数:15090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灵台县关工委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法制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进一步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防线以抵御不良意识的侵蚀,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近期,灵台县关工委组织基层关工委就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方面做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注重孩子学习,忽视德育培养,甚至不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至于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完全可从孩子身上看到;二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某些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使许多青少年只会埋头死读书,不会做饭洗衣。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三是社会不良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不可阻挡的影响和渗透力,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成为“电子海洛因”。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社会未成年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对策与措施

  基础牢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县未成年人教育始终努力做到有体系、有组织、有队伍、有传统项目,保证了全县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未成年人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管,学校教,社会抓,三管齐下,三方联动。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和改善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县各级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经常分析县域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及时了解掌握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案,依托团委、“五老队伍”、志愿者队伍开展各项活动。

  (二)经常开展活动。依托节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对关工委工作的认识度和认可度。一是开展网络监督。社区关工委积极参与净化社会文化活动,配合文化部门做好网吧监督工作,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与学校、家庭联系,将网吧监督与经常性的青少年教育、关爱活动密切结合起来,逐步建立网吧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延伸监督范围。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开展主题教育、法制教育,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关爱社区弱势青少年、帮教失足青少年及“刑释解教”人员,努力创办“四点半学校”“假期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等。二是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县关工委坚持贴近未成年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五老”为青少年开展理想教育活动。为了加强新时期学生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激励学生学会感恩,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9月24至26日县关工委、县教育局邀请“五老”宣讲团深入东关小学、城关中学、什字中小及什字镇、西屯镇,举行了以“腾飞中国、辉煌70年”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受教师生及基层党员4000多人。三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利用“七一”建党节,各中小学校采取形式多样的节目,歌颂党的光辉历程,增强了广大师生和党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各校纷纷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座谈会、教职工篮球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庆祝党的华诞。同时还慰问了一批退休老党员及贫困党员。唱红歌,颂党恩。各校还通过校园广播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经典红歌在校园传唱,不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也掀起全体师生唱红歌颂党恩的新高潮,表达了全体师生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

  (三)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好戏要靠大家唱,花轿还需众人抬”,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多方联动。家校共建,是我们近几年一直在努力做好的一项工作,我们本着“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让学校与社区互帮互助,建立“四点半学校”,为那些放学后家长不能及时陪伴的学生提供学习和活动的场合;与成员单位的共建,我们本着“服务-协作-共荣”的原则,联合成员单位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如在“三五”期间,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培养学习上“钉钉子”精神、生活上艰苦朴素优良作风。

  虽然我们在青少年教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扬好的作风,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做好今后长时间的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  沙泉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1000543号-1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