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酒泉 >> 正文
敦煌市:厚植关爱沃土 培育时代新人 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5/09/16    阅读次数:314


 

    近年来,敦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聚力,守正创新,不断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组织保障,筑牢工作根基

    我们始终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障体系。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市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重点任务,深化“党建带关建”机制。通过专题调研、统筹指导,持续优化各级关工委的组织架构、班子配备和运行机制,确保工作高效运转。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基层基础。 积极探索实践“123450”工作法,系统谋划推进工作。设立“敦煌市关心下一代基金”,广泛募集社会资金,目前已筹集26.25万元,为关爱活动提供稳定支持。着力加强阵地建设,新创建“与法同行”、“牵手育人”及“五老”品牌工作室2个;在莫高村、泾桥村新建农村“假日学校”;推动在文旅集团建立企业关工委;成功打造“星野耘梦”实践教育基地、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情系暖阳‘职’通未来小站”、“校园开心农场”及“一部一亮点”等4个特色示范基地,拓展了青少年活动空间。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关爱能力。注重吸纳有热情、有威望、有能力的退休老同志加入关工委常务班子和工作队伍,优化人员结构。市财政将关工委工作经费增至10万元,并落实“五老”岗位补助5.34万元,激发工作积极性。组织8名骨干参加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不断增强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关爱服务本领。目前已超额完成与175名困境青少年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的计划,为关爱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聚焦铸魂育人,传承文化根脉

 我们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充分利用敦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先进模范事迹,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一是深化思想引领,赓续精神血脉。组建“百人”宣讲团,深入挖掘和宣传“敦煌女儿”樊锦诗、“大国工匠”李云鹤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大力弘扬“莫高精神”。围绕敦煌文化传承,持续开展“弘扬敦煌文化·传承莫高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四进”活动100余场,覆盖广泛,成效显著。二是拓展教育载体,丰富育人内涵。成立敦煌文化校园传习所,系统性开展“铭记历史·护航成长”爱国主义教育、“敦煌文化润童心·艺术传承谱新篇”主题教育、“政法干警进校园”法治教育等系列活动160余场。活动特色鲜明,社会反响良好,多次被中国火炬网、甘肃省关工委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深入挖掘敦煌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优秀家教家风故事,通过家长学校、道德讲堂等平台,举办“我的家训”、“弘扬好家教好家风”等征文活动15场,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突出榜样带动,弘扬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五老”独特优势,特别是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李磊同志的示范作用,以“传承良好家风·建设文明家庭”为主题开展宣讲11场,惠及青少年及家长、干部2500余人,有效推动了文明家庭建设。

  三、精准帮扶救助,护航成长之路

    我们始终心怀关爱,聚焦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整合资源,精准施策,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希望。一是实施多元帮扶,纾困解难暖心。各级关工委主动联动相关部门,以关爱、帮教、解困为重点,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全覆盖”、“金秋助学”、“暖冬行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等品牌活动。积极争取并落实省关工委“千人扶助”、“困境尖子生助学计划”等项目。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累计救助困境中小学生6943人次,发放助困资金547.78万元,切实缓解了他们在生活、学业、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二是汇聚社会资源,拓展关爱维度。 联合团市委争取到上海意康眼镜捐赠的2000副眼镜。依托“假日学校”开展公益课堂40余场。“博雅图书室”价值15万元的图书公益项目顺利落地,近万名青少年受益。这些举措有效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生活,改善了学习条件。

三是关注心理健康,促进阳光成长。依托“五老”工作室,围绕“绘画情绪”、“我身边的小朋友”等主题,开展法制教育、心理辅导活动20余场。创新运用艺术疗愈、同伴互助等方式,引导青少年学习情绪管理,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培育乐观向上的心态。

    四、深耕品牌建设,彰显育人特色

    我们立足敦煌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是擦亮“文化进校园”品牌,浸润学生心灵。持续深化“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评选表彰“优秀学校”1所、“先进班级”10个、“星级青少年”100名,该品牌工作已在全省关工委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通过“讲、唱、演、画、读、写”等生动形式,精心打造“曼舞飞天”、“鼓乐敦煌”等敦煌艺术特色项目42项,培育“舞美敦煌”、“灵动剪纸”等“一校一品”文化品牌19个,举办各类竞赛活动100余场,参与学生达2.23万余人次,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是开发特色教材课程,系统传承文化。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内涵,结合新时代青少年特点,组织编印《我家在敦煌》、《敦煌诗词鉴赏》、《美丽的敦煌我的家》等校本教材70余本(种)。对接邀请在敦煌艺术、非遗传承、工匠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五老”人才,建立超过200人的“银发人才库”,为文化传承提供师资保障。三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知行合一。围绕“敦煌文化”、“莫高精神”等主题,在全市设立教学实践点68个,开发精品研学课程30余套,推动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下一步,敦煌市关工委将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服务青少年成长需求,持续深化教育关爱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强化队伍建设与部门协同,扎实做好青少年铸魂赋能、育德行知工作;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巩固敦煌文化传承优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以关爱服务为抓手,搭建多元帮扶平台,拓展基金募集渠道,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为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不懈奋斗。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