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敦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工委组织“五老”与青少年一行20余人走进莫高里工匠村,共赴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对话。这场以“探寻非遗魅力,点燃传承薪火”为主题的活动,让千年敦煌非遗在互动中焕发新生,更让红色基因在共鸣中深扎心田。

“五老”与孩子们牵手步入由市关工委精心打造的集敦煌非遗文化、院校美术教育、研学旅游体验于一体的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承基地,老少两代人的非遗启蒙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在敦煌石粉彩绘技艺展示区,非遗传承人手持画笔,以三危山天然矿物质为颜料,在石板上细细勾勒出飞天纹样,色彩古朴而鲜活。“这些颜料是大自然给敦煌的馈赠,至今依然光彩照人……”“五老”成员一边向孩子们耐心讲解,一边与传承人交流技艺细节,孩子们踮脚凑近,鼻尖萦绕着淡淡的矿物清香,目光追随着笔尖游走,连呼吸都放轻了——非遗不再是课本上的名词,而是可触可感的文化温度。
移步文化礼堂,一场特殊的“红歌会”将活动推向高潮。“五老”们浑厚的嗓音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熟悉的旋律如春风拂过,有的打着节拍,有的举着拳头,孩子们也被这股热情感染,踮着脚、挥着小拳头加入合唱。童声与老年声交织,像一条流动的河,从“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唱到“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这首歌我们唱了四十年。”一曲终了,常务副主任赵秀芳望着孩子们泛红着眼眶,“当年我们唱着它建设家园,现在你们唱着它逐梦未来。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先烈用热血换的,是老一辈用汗水拼的,这份初心,得像莫高窟的壁画一样,需要代代相传。”紧接着,《打靶归来》的欢快节奏响起。“日落登高山,风卷红旗展……”孩子们学着“五老”们的样子甩起手臂,有的甚至模仿起“一二三四”的报数声。退休老干部刘阿姨看着一张张涨红的小脸,笑着说:“刚才还怕他们觉得老歌‘土’,没想到比我们当年唱得还带劲!”
这场活动,是一次文化的双向奔赴。当“五老”用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掌包住孩子们的小手,在石粉彩绘的石板上共同勾勒出第一笔飞天纹样;当孩子们举着自己临摹的画,认真听“五老”讲述每道褶皱里的革命故事,文化的火种便在代际传递中越燃越旺。
下一步,市场监督管理局关工委将持续组织开展“非遗+红色”双主题研学活动,通过“老少结对传技艺”“红色故事进工坊”等创新形式,让千年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让红色基因与非遗薪火共同照亮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