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半村”社情下,如何为困境青少年打通就业与成长的“双向通道”?近日,敦煌市关工委创新打造的“情系暖阳‘职’通未来小站”给出了答案,小站以创新姿态破解困境青少年家庭需求,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将就业帮扶与护航成长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基层服务民生的特色路径。
针对辖区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家庭,小站创新构建“需求+培训+就业”闭环机制。开设数据录入、手工编织等灵活就业项目,优先吸纳家长参与,通过“订单式培训+弹性工作制”实现家庭增收。联合市残联、就业指导中心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专项技能培训和岗位对接,目前已帮助10个家庭稳定增收。
除了就业帮扶外,小站更将目光投降青少年“精神成长”,以系统化服务破解困境青少年“课余空白”“心理缺失”“榜样缺位”等痛点。小站内开设“假日学校”,将非遗手工、科普实验、绘本阅读等活动融入课余,让“无人看管”的周末变成“成长课堂”;更有“沉浸式职业体验区”,通过“探秘敦煌古韵”“零工成长营”等研学活动,模拟职业场景,帮助青少年认知社会角色、培养劳动意识。联合“警社校”开展法治教育9场次,开设“民法典微课堂”“防欺凌情景剧场”,用案例讲解、互动问答让法律知识“活起来”;依托心理咨询室,为3名青少年提供“一对一”情绪疏导,帮助缓解学业压力与家庭焦虑;组织老党员讲党史、“五老”树榜样等活动10余场次,以“银发力量”传递向上能量。
小站的“创新密码”,在于打破单一主体的服务边界,构建“政府+社区+社会”协同网络:社区提供场地与需求对接,“五老”志愿者贡献经验与陪伴,民警、心理咨询师注入专业力量,企业、公益组织则通过“订单式培训”“爱心结对”注入资源。传统节日里,“情暖童心”慰问活动为困境儿童送去物资;日常中,“爱心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力量与家庭结对,从物质帮扶到心理关怀,实现“短期解困”到“长期护航”的跨越。
下一步,小站将继续深耕“就业帮扶+成长护航”的服务内核,开发更多适配特色的灵活就业项目,拓展职业体验场景,让每一个困境青少年家庭感受到“有岗可就”的踏实,让每一颗青春心灵触摸到“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