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调查研究 >> 正文
凝聚银发力量 护航青春成长 ---陇南市“爱心爷爷奶奶”结对关爱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5/11/10    阅读次数:321


陇南市关工委

陇南市关工委针对“爱心爷爷奶奶”结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工作开展情况组成工作调研组,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参观示范点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县区督查调研,总结经验和成效,查找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爱心爷爷奶奶”结对关爱行动更加走深走实。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市情。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甘陕川“金三角”地带,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全市辖1区8县,户籍人口280.2万人。古为“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要地,今有“陇上江南、康养胜地”之美誉。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部署要求,锚定“三城五地”目标定位不动摇,扭住“四抓四提”重点举措不松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陇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陇南篇章。

(二)青少年儿童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全市青少年(0-15岁)总数49.55万,留守儿童14280人,困境儿童27571人,流动儿童3666人,残疾儿童3243人。截至2024年底,全市学校总数1837所,其中:幼儿园756所、小学833所、初中195所、高中36所、中专及职校10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陇南开放大学1所、陇南师范学院1所。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数483073人,其中:幼儿园77143人、小学生208106人、初中生111129人、高中生62189人、中等职业学校11052人、特教学生480人、陇南师范学院8638人、陇南开放大学4336人。

(三)“五老”队伍情况。全市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近4000人,1300多名“五老”进入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省级“五老”义务网吧监督员52人,省级“两团”“五老”20人,市级“两团”“五老”57人,“爱心爷爷奶奶”团队1143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扎实推进“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陇南市关工委结合工作实际,以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落地生根为突破口,围绕儿童健康成长,组织动员广大“五老”担任“爱心爷爷奶奶”,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以及流动儿童结对,为他们送去关心关爱,同时助力“爱心陇南”落地生根。自去年7月份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区积极响应,高度重视,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第一时间对接民政、教育和政府有关部门,摸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底数,同时,深入“五老”进行宣传,建立“爱心爷爷奶奶”结对关爱行动台账,关爱行动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组织根基

市委市政府将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党的中心工作专题研究,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构建“党委领导、关工委牵头、部门联动、‘五老’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强党建引领。聚焦“党建带关建”,按照“三结合”原则,配齐配强市县两级关工委领导班子,同时全面推动基层关工委进一步向学校、乡镇、社区、企业延伸。目前,全市共建立关工组织3226个(其中,市、县(区)级关工委10个,市县直属单位218个,乡镇(街道)188个,行政村2010个,社区128个,企业27个,学校645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关工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将组织触角延伸至关爱一线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市、县(区)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服务)中心规范建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与关工委组织建设紧密结合,依托党支部建立关工小组,通过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组织“五老”学习党中央关于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爱心爷爷奶奶”工作有坚实的组织依托,确保关爱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市县全覆盖开展退休干部专题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了《陇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爱心爷爷奶奶”结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关工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下发《陇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及职责任务》,将原来的17个成员单位增加至32个,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任务,形成关心下一代合力

(二)壮大关爱队伍,深化结对帮扶

“爱心爷爷奶奶”结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行动主要依靠广大“五老”开展工作。陇南市各级关工委通过组织发动、领导推动、典型带动、诚邀感动等方法,在充分尊重意愿、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等方式,广泛动员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有奉献精神、热爱青少年工作的“五老”加入“爱心爷爷奶奶”队伍,特别注重吸纳有教育、心理、法律、科技等专业背景的退休人员,并建立“爱心爷爷奶奶”数据库,按照“就近就便、双方自愿、个性匹配”的原则,精心组织“爱心爷爷奶奶”与困境青少年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积极动员地级退休干部加入“爱心爷爷奶奶”队伍,在节假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为结对的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祝福、诚挚的问候和暖心的礼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宕昌县“一老一小”深入调查摸底,建立以县老年大学党支部“五老”先锋志愿者为示范,乡镇老党员、老教师关爱小分队为分支的“1+24”“爱心爷爷奶奶”关爱队伍矩阵,让关爱帮扶的覆盖范围更广。文县极争取县慈善协会、红十字会等资源,由县关工委牵头,建立“关工+慈善”工作模式,不断扩大关爱帮扶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爱心爷爷”729人,“爱心奶奶”414人,共结对儿童1366人,“爱心爷爷奶奶”共联系结对关爱儿童1421次,帮办实事584件,开展关爱活动681次,累计资助物资191164元。

(三)赋能“五老”队伍,提升育人实效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相促进的工作思路,重点通过系统培训和案例学习双轮驱动,持续为“五老”队伍赋能增效。针对“爱心爷爷奶奶”在开展关爱行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调组织宣传、教育、民政、司法等部门专业人员举办培训会,从心理学、沟通技巧、教育辅导、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展开系统培训。去年9月,在宕昌县举办陇南市“爱心爷爷奶奶”能力提升培训会,邀请省委党校、省法院等部门领导分别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青少年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开展讲座;“爱心爷爷奶奶”关工工作者赴青岛市学习经验做法今年7月,在陇南市委党校举办全市老干部工作、关工工作暨离退休干部党务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相关部门工作者、市委老干部局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围绕老干部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专题辅导,充分学习借鉴“知心奶奶”“爱心妈妈”以及上海市徐汇区“光启晚晴”五老报告团、平凉市“高禄璋”心理工作室等中央、其他省份以及兄弟市州典型经验,拓宽行动思路,完善创新举措。同时,针对流动老人离开农村到城镇伴读社会现象,组织广大“爱心爷爷奶奶”就地就近到出租屋与伴读老人交流谈心,并协调组织具有教育、心理、法律等专业特长的专业人员对“伴读爷爷奶奶”开展专门培训,促进流动伴读家长从传统的“养孩子”向“育孩子”转变。通过持续的能力建设和经验转化,“五老”队伍逐步实现了从“热情服务”向“专业关爱”的转变

(四)丰富关爱活动,拓展服务内涵

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拓宽关爱渠道,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护航成长净环境课后假期暖陪伴、节日关爱润心田各类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推动“爱心爷爷奶奶”结对关爱行动走深走实。宕昌县、两当县组织“爱心爷爷奶奶”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开展活动,为孩子们发放爱心物品、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访纪念展馆,不仅加强了老少之间的交流互动,更让红色精神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康县开设“银发”讲堂,邀请有专业技能、专业特长的“爱心爷爷奶奶”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防校园欺凌等课程。武都区组织“爱心爷爷奶奶”和律师志愿者深入校园、村(社区)开展法治讲座、法律援助宣传等活动。宕昌县聘请责任心强、熟悉情况爱心爷爷奶奶”担任义务网吧监督员、交通协管员、民情联络员等志愿者,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网吧、文化市场、交通安全等专项督查治理。武都区城关镇人民街社区、徽县金徽社区针对辖区内留守儿童、双职工家庭子女课后学业辅导难题,开设“五点半课堂”、晚间课堂周末辅导站等,组建以退休老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为核心的“爱心爷爷奶奶”辅导队通过带学、陪读、督学,进行课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地级退休干部“爱心爷爷奶奶”在六一节走进武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为所结对的聋哑学生送去节日的祝福、诚挚的问候和暖心的礼物,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非遗漆扇,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注重典型推动,营造浓厚氛围

注重挖掘和宣传在关爱工作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树立榜样通过走访调研、群众推荐、媒体发现等多种渠道对活跃在全市关心下一代最前沿阵地上的“五老”梳理挖掘,对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宕昌县老年大学“五老”志愿者团队等10个“五老”团队,杜生虎等20名优秀“五老”予以通报表扬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持续引导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当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市关工委组建调研宣传组,在“陇南老干部工作”微信平台、视频号开通“爱心爷爷奶奶”专栏,讲好“爱心爷爷奶奶”与孩子们之间的温情故事大力宣传地级退休干部张俊兰和爱人“爱心爷爷奶奶”夫妻档、西和县退休干部蒲立和妻子张晓琴“爱心爷爷奶奶”夫妻档、成县钟永杰、两当县李升文、礼县苏美蓉“爱心爷爷奶奶”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带动多的“五老”加入关爱行动行列。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当前“爱心爷爷奶奶”队伍建设面临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爱心爷爷奶奶”队伍平均年龄偏高身体健康因素制约了部分老同志的持续深度参与。受观念、时间、能力等因素影响,相对低龄、刚退休的“五老”人员常态化参与活动难度大,新鲜血液补充不足导致服务活力有些欠缺。特别是教育、心理等专业背景的退休人员参与度不高,制约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面对当代青少年网络化、多元化的成长环境,部分爱心爷爷奶奶”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特点、兴趣爱好、网络语言等了解不够深入,在运用新媒体、新方法开展思想引导、兴趣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种数字鸿沟”直接影响沟通效果和吸引力。

(二)资源整合效能不足

关工委工作与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尚未形成长效机制,还停留在较浅层次,存在“单打独斗”现象,未能充分发挥“五老”资源的独特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明显的“条块分割”现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阵地虽然硬件设施完善,但与关工委工作的联动配合缺乏制度性安排。基层普遍反映,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和明确的责任分工,“爱心爷爷奶奶”开展活动时常常面临场地协调难、物资调配慢、信息共享不畅等现实困难。同时,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与“爱心爷爷奶奶”之间的优势互补尚未形成常态化模式,各类人才的专业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形成工作合力,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制约了关爱服务整体效能的提升。

(三)品牌建设亟待深化

现有关爱服务存在同质化、浅表化倾向,部分活动阵地服务项目较为单一,主要停留在基础陪伴课业辅导和节日慰问等层面,而针对新时代青少年心理特点设计的心理疏导、网络素养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科技创新、艺术素养提升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与青少年快速变化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结合不够紧密,难以满足青少年多元化需求,吸引力、感染力有待增强。爱心爷爷奶奶工作虽然形成了一定影响力,但在深度参与度品牌辨识度和美誉度方面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在服务内容的深化拓展、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以及品牌内涵的持续创新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一方面,关工委联合各成员单位,建立动态人才库,定向发动身体健康、有专长、有意愿的“年轻”退休人员,如退休教师、医生、工程师、政法干部、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加入“爱心爷爷奶奶”队伍,优化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同时,可以借鉴优秀案例经验,设立“服务积分”“时间银行”等激励机制提升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既要组织“爱心爷爷奶奶”参加青少年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常规培训,又要聚焦网络沉迷、青春期叛逆等特定问题,加强专题培训,并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提升培训实效;创新开展“伴读爷爷奶奶”培训,系统提升课业辅导和亲情陪伴能力;联合特教学校开发特教学生家长培训课程,帮助特殊儿童家庭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二)强化阵地联建共享,构建协同关爱新格局

聚焦“党建带关建”,充分发挥关工委的统筹协调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机制。一是在街道社区层面由党组织牵头,整合辖区学校、文化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同时,建立“爱心爷爷奶奶”与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的结对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形成关爱合力。二是推动与老年大学深度合作,动员老年大学学员加入“爱心爷爷奶奶”队伍,并将“爱心爷爷奶奶”培训纳入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实现师资共享、场地共用。三是联动老干部活动中心,在其现有活动场所设立“五老”工作站,组织“五老”与青少年开展书画交流、红色故事会等活动,实现“一个阵地、双重功能”。通过阵地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用,实现“一老一小”双向服务、共同受益,让“爱心爷爷奶奶”工作真正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

(三)深化品牌内涵创新,打造特色关爱服务体系

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构建特色关爱服务体系。一是立足品牌升级需求,巩固传统课业辅导、生活照料基础上,重点开发心理健康倾听与支持、生涯规划引导、科技启蒙特色项目。同时,建立常态化青少年需求调研机制,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帮扶,满足青少年多样化成长需求,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二是聚焦特殊群体关爱,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计划,组织“爱心爷爷奶奶”重点结对帮扶孤残、聋哑儿童,建立“一生一档“关爱方案,提供个性化结对帮扶。三是创新活动形式,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增强吸引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平台,持续提升品牌专业性和影响力,真正把“爱心爷爷奶奶”打造成具有广泛认可度和示范效应的特色关爱服务品牌。

“爱心爷爷奶奶”结对关爱行动陇南市关工委发挥“五老”独特优势、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益探索、生动实践和亮丽名片。活动开展以来,在筑牢青少年思想根基、帮扶困境儿童、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挑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在队伍建设上发力、在服务内涵上深化、在品牌影响上提升,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这一特色品牌工作更富成效、更具活力、更可持续,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成员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广大“爱心爷爷奶奶”必将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续写银龄华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银发”力量。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