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调查研究 >> 正文
“五老”关爱中国儿童发展主要目标和策略在临夏州的实践
来源:临夏州关工委    作者: 临夏州关…    发布时间: 2021/03/09    阅读次数:16291

“五老”关爱中国儿童发展主要目标

和策略在临夏州的实践

临夏州关工委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儿童是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基本情况

  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儿童生命质量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2016年婴儿死亡率为7.5‰,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2‰,分别比2010年下降5.6和6.2个千分点,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73%,低于《纲要》目标1.27个百分点。推动和促进母乳喂养工作取得新进展,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75.5%,远超《纲要》50%的目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44%,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78%,儿童伤害死亡率不断下降。2016年,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为15.09/10万,比2010年降低7.32个十万分点。学前教育呈快速发展。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7.4%,比2010年提高20.8个百分点,超过《纲要》目标7.4个百分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大幅提高,201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经费占比达4.2%,是2010年的2.5倍。全国城市公办幼儿园1.74万所,农村公办幼儿园6.82万所,分别比2010年增长82.3%和76.8%。2016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学校24万所,学前教育专任教师223.2万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4413.9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59.4%、95.1%和48.3%。

  (一)基本州情。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现辖7县1市,即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共124个乡镇、7个街道办,1149个行政村。总人口220万人。

  (二)青少年基本情况。全州有青少年320.84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2098人,孤儿2210人,特困3300人。

  (三)教育基本情况。截止2019年初,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019所,其中幼儿园775所、小学11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9所、初级中学63所、完全中学5所、高级中学14所、中专及职校11所、电大分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职院校1所。各级各类在校生431902人,其中在园幼儿107126人,小学生213084人,初中生67817人,高中生35375人,中专及职校生4569人,特教学生170人,高职学生3761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全州各级关工委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五老”队伍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紧紧围绕加强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家庭教育、感恩亲情教育、帮扶弱势群体等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主题教育活动,效果显著,在广大青少年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提高对做好新形势下关心儿童工作重大意义和作用的认识。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关心青少年就是关心未来,就是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留守儿童是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做好关心留守儿童工作,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对于确保社区和家庭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离退休老同志在当地群众、民族青少年中享有较高威望,他们在控辍保学、禁毒宣传、化解青少年深层次思想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办好“四点半课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庭是培养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基地。而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外出务工使得儿童成长中的亲子教育出现缺位和中断。长期、远距离的亲子分离使许多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出现父母缺位的现象,导致留守儿童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由于家人无暇监督,一部分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参与到成人的打牌、赌博活动中,或是沉迷于社区周边的网吧、游戏厅中无法自拔。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的特殊性——缺少父母的直接教育与关爱,因此整合包括“五老”在内的教育资源,办好家长学校,搞好家庭教育。这对全面提高留守儿童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具有特殊作用。一是开设“四点半课堂”。留守儿童的父母教育缺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了监护人。“四点半课堂”把学习对象延伸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邀请他们参加学习。“四点半课堂”经常聘请“五老”为老人和孩子们上课,阐述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分析家长教育的优势和误区,让学生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们学会科学教育孩子。学校还定期邀请优秀学生的家长与其他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交流,引导他们如何教育留守儿童。二是倡导文明网络行动。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配合学校工作,全州关工委“五老”大力倡导绿色上网活动。一直以来儿童在“五老”人员的指导下自由上网,同时又轮流担任网络管理员,监督管理其他同学上网。“五老”同志引导留守儿童上网查找学习资料,浏览国际国内时事新闻,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聊天问候。这样既让家长可以放心,安心工作,又可以让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开展防挫折教育。针对目前社会上有些青少年学生,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正确对待,而采取极端的过激行为等情况,我们集中对留守学生进行了防挫折专题教育。请“五老”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生活的社会不是为某一个人设计的。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顺心的事时有发生。教育学生遇到挫折,不要把挫折当作一杯苦酒,喝下去后做丧失理智的错事,而是要化解为克服自身不足,激励奋发向上的动力,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人生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三)充分发挥关爱工作团的作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更好的调动“五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把原有的关爱小组扩大为关爱工作团,广泛动员“五老”积极投身到关爱工作中,切实开展儿童关爱团的创建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在儿童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其转化为青少年的自觉追求。一是加强队伍建设。老同志在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有着特殊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亲情优势和时空优势,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大力建设“五老”队伍,激活人才资源,依托各种优势,发动好、发挥好、保护好老同志在关心留守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广泛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老同志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自觉自愿地融入关心下一代这项功德无量的工作之中。根据他们自身的特长、优势和身体健康情况,组织参加关心下一代的各项活动,使他们成为当之无愧的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最具威望的社会风尚监督员和可敬可亲的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使他们既能在关心留守儿童工作中发挥余热、再作贡献,又能在培养教育下一代中愉悦身心、乐享天年。那么如何发挥好爱团的作用呢为此,我们也动了不少脑筋。人人都说“隔代教育难”,因为长辈对小辈都会溺爱。因此,我们关爱工作团首先从自身抓起,不定期地组织关爱工作团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座谈等等,结合时代主题,学习科学发展观,紧跟青少年的思想步伐,缩短与儿童之间的距离。二是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近几年寒暑假,除了定期开展一些法制教育和文体活动外,都会组织开展主题夏令营活动。全州关工委紧密结合热点主题,结合儿童的实际需要,安排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主题夏令营活动,深受儿童的一致欢迎。这些活动不仅使青少年增长知识,拓宽眼界,还使他们在活动中提升了自身道德素养。三是悉心关爱特殊的留守儿童。在关爱团中,我们抽调出部分人员组成关爱小组,对全州的特殊留守儿童组织开展关爱送温暖活动。平日里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时刻关心他们。每到节假日,关爱小组的成员就会为这些孩子送上节日的祝福,端午的粽子、儿童节的衣服、春节的学习用品等,让他们感到大家对他们的关心,“五老”对他们的关爱,社会给他们的温暖。这些行动建立起“五老”与留守儿童的相互信任。

  (四)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整合社会力量,切实关心帮助儿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质、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修养,是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因素。我们一直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使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和改进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特别是中小学肩负的责任尤为重大。因此,“五老”同志加强与各学校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校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做到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既传授知识、开阔视野、训练技能,又帮助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立足社会的基本道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发掘和运用各地红色资源,注重结合地方史、遗址文物和当地英雄人物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继续坚持一年一个主题,不断巩固和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三、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五老”关爱儿童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功能,精心组织开展“五老”关爱儿童行动宣传教育。紧紧围绕“五老”关爱儿童的主题,积极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儿童及家长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各地开展“五老”关爱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五老”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建立“五老”关爱儿童教育体系。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确立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积极发挥作用的“五老”参加学校活动,激励广大“五老”结合青少年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扎实开展一些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宣讲活动,以丰富的经验阅历引领青少年的人生航向,以高尚的精神风范培育青少年的道德情操,以长者的慈爱之心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

(三)进一步探索“五老”关爱儿童工作长效机制。“五老”关爱儿童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抓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初步建立了一些工作制度,各地各部门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值得推广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全社会关爱队伍。在对儿童的教育管理过程,关工委积极动员学校教师、志愿者组建代理家长队伍,负责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引导和协调。同时发动“五老”积极参加到代理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的监护职责,做儿童生活知情人,学习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二是建立儿童成长档案。通过摸底调查,摸清儿童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儿童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三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为儿童做好“四管”即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生活起居管理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每个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

责任编辑  沙泉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1000543号-1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