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经验交流 >> 正文
关于党建带关工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实践与探索
来源:清水县关工委   作者: 清水县关工委    发布时间: 2020/12/15    阅读次数:9840

关于党建带关工加强基层

关工委建设实践与探索

清水县关工委

  

  近年来,清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依托党建带关工,强化三大建设,突出四项活动,深入推进“五好”关工委创建,努力打造“一组织一亮点”工作格局,为全县关心下一代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创新一种模式,党建带动关工

  清水县关工委始终把建立健全统筹各方资源、完善服务功能的工作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大胆探索、务实创新,不断在创新组织设置、细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统筹城乡资源,构建大党建。为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的需要,积极破解辖区内部门之间横向配合少、协调议事机制不健全、便民服务活动难开展等难题,清水县委、组织部、关工委先在永清镇西关社区探索创新村社党组织联建模式,成立村社联合党委试点,积极吸纳辖区单位、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委委员,参与社区建设,形成了主管部门协调,永清镇党委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主导,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先后建立健全党建联席会议、在职党员报到、民情信息办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充分调动了辖区内党员参与管理事务和活动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党建活动有序开展。

  (二)依托联建成效,推进大关工。积极借鉴村社党组织联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先后在永清镇西关社区、城南社区联合党委之下建立关工委员会,由联合党委书记任主任,副书记、辖区居住的离退休老领导为副主任,党委委员、老干部、辖区民警担任关工委委员,内设宣传教育、法制教育、校外辅导、青少年帮教、科普教育等5个小组,负责指导辖区单位、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大党建模式优化整合了社区的分散资源,有效凝聚了关工工作的组织力量和队伍力量。

  (三)全县推行试点,全面强组织。坚持“党委统筹关工”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行“大党建带大关工”,配强关工领导,夯实组织基础。积极创新关工、妇女、共青团等群团机构设置模式,调整由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担任关工委主任,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党群共建的“大关工”工作体系,新建关工组织69个覆盖工作盲区、联建关工组织12个加强力量、帮建关工组织6个推动后进、共建关工组织4个优化资源,实现了资源、工作、力量的有效统筹,为全县关工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解决了部分关工组织有名无实、长期瘫痪、困难企业和边远山区关工组织活动开展难等问题。

  二、强化三大建设,打牢关工基础

  清水县关工委始终坚持“哪里有党组织、有老同志和青少年,哪里就要建立关工委组织”的发展理念,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不断健全党建带关工工作机制,为基层关工组织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一)依托党建,夯实组织建设。依托各级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关工委组织网络,并充分吸收“五老”志愿者以及热心青少年工作、甘于奉献的老同志加入,夯实“党建带关工”的基础。目前,我县拥有关心下一代工作成员单位16个、乡镇和县直单位关工委38个,企业关工委10个,村级、学校关工小组422个,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队伍达到2380人,有效消除了工作空白点,实现了关工组织的全覆盖,开辟了“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关工、有关工的地方就有关爱”的工作新格局。

  (二)结合党建,抓好制度建设。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议事日程,将关工委工作作为党建考核工作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党建带关工”长效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指导各关工委组织建立了完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服务体系,加强关心指导,做到年初有部署、年末有总结、遇事有协调、随时有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重点抓好学习交流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关工委“五老”同志集中学习、通报情况、交流座谈,让“五老”同志学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组织活动、开展工作,并增强其主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

  (三)借助党建,加强阵地建设。注重创新发展,上档升级活动阵地,补齐阵地建设短板,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一方面加强村级办公场所硬件基础建设,全县260个行政村村阵地都完成了改建和扩建,设立了关工工作阵地,同时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为农村开展各项活动提供场地。另一方面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依托乡镇、社区和村级老同志活动场所与乡镇文化站,为广大青少年创造更加广阔的活动平台,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文娱条件,实现了阵地共建、资源共享。

  三、突出四项活动,深化工作成效

  党委统筹,党建带动,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逐步实现了“党政班子带动、深化教育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多方联动融合”的发展模式,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注重以德育人,深入开展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科学统筹关工力量,用活“五老”队伍,积极组建各类宣讲报告团,以生活化、群众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各类青少年教育活动。以庆祝建国70周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等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与集中宣讲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各中小学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9场次。组建“五老”同志宣讲报告团2个,在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县教育局、县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4处。县关工委与教育、团委、妇联等成员单位协调合作,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8场次,开展“我的梦,中国梦”、“红领巾心向党”等道德实践引领活动和主题教育宣传活动22场次;号召18乡镇青年和城区学生集中开展植绿护绿行动,新建青年林500亩;清明期间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祭英烈活动,教育广大干部、中小学生以史为镜,以英雄为榜样,不断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二)突出法制教育,抓安全健康成长。以净化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环境为目标,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发挥作用。县关工委与县司法局紧密配合,成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坚持每季度组织公检法专业人员和“五老”同志深入学校和农村,通过发放法律宣传资料、开展集中教育、现身说法等方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18个乡镇关工委依托乡镇司法所建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办公室,深入辖区中小学校,通过警示和宣讲近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以案为鉴、远离犯罪。聘请县铁路派出所12位民警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铁路沿线学校开展法制与安全讲座,并长期提供法律知识咨询。县交警队节假日带领小学生指挥道路交通,开展“遵守交通法规,倡导文明城市”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守法习惯。县关工委组织“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配合文化主管部门,每年高考前夕开展文化环境集中检查,组织老同志不定期巡查校园周边文化、食品、交通和环境卫生,为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积极发挥正能量。

  (三)努力搭建平台,提升帮教关爱成效。坚持协同联动,努力搭建社会关爱帮扶平台,着力解决青少年儿童学习生活困难。紧紧围绕省市安排部署,督促18个乡镇和中小学校对全县“六失”儿童进行全面摸底,分类造册实施动态管理,层层建立了帮扶、关爱、教育、管理制度,努力把关爱帮教工作落到实处。近三年,全县各关工委组织紧密配合,努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协调组建长期关照帮扶对子1980多对,累计争取爱心企业捐助320多万元,争取“马大夫之家”等慈善机构资助50多万元,精准扶贫单位及干部职工捐助117万元,爱心人士捐助90多万元,对特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进行帮扶资助。每年通过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品学兼优的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积极邀请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协会和我县中国家长慧爱心公益志愿者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通过网络倡导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累计为我县1530多名贫困儿童伸出援助之手,资助文具、书籍、衣服、食品等11.7万件,救助金额210多万元,小善举汇聚大关爱,在全县形成了共同关爱弱势困难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服务脱贫攻坚,抓青年创业培训。坚持把引导帮助青年回乡创业做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方向,探索建立青年创业扶持保障机制,大力号召大学生、务工青年回乡投身精准扶贫,服务家乡经济发展。县关工委协调天水农校成立“扶持回乡创业,助力精准扶贫”实训基地,提供技能支持;协调甘肃信合、农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扶贫专项贴息贷款提供经济支撑;乡镇关工委负责摸底造册协调联系,团县委、妇联、人社局等成员单位组织分期培训;精准扶贫单位负责创业扶持;各单位、部门为畅通青年创业渠道提供必要保障。近年来,全县各级关工委组织大力号召,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理念,培育科技农业带动产业发展,开发电商拓展销售渠道,项目扶持鼓励自主创业,开展林果、电商等各类培训54期16421人次,创业青年农民已发展核桃、苹果、大樱桃等干鲜果基地56.5万亩(核桃45.6万亩,苹果10.1万亩,大樱桃8000亩),建成网店(合作社)422家,办养殖场96个,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青年回乡创业致富,从源头上解决了留守儿童难题,加快了脱贫进程。

  

  责任编辑  沙泉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1000543号-1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